杏吧_性吧_sex8_杏吧有你春暖花开

标题: 【中国股市为何不堪一击?上市公司五大沉疴难治】 [打印本页]

作者: sijjjsijjj    时间: 2013-12-27 09:35
标题: 【中国股市为何不堪一击?上市公司五大沉疴难治】
  2013年的A股市场,在“钱荒”、“IPO即将重启”、“Q E逐步退出”等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中不断刷出新低。然而,中国股市之所以在利空消息面前不堪一击,更关键的原因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待提高,常年困扰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规、欺诈上市、“铁公鸡”、补贴“依赖症”等顽疾仍有待医治。

  信披瑕疵症:逃避监管“挡箭牌”

  信息披露更正公告几乎成了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曝光率最高的公告。以深圳主板市场为例,根据巨潮资讯网的统计,2013年元旦至12月24日,共发布更正公告175篇。信息披露不规范问题频频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然而信息披露违规并未由此止步。

  信息披露中的“笔误”虽然会引起股民误解,但企业却往往能逃避监管部门的处罚。

  江苏旷达(11.52, 0.31, 2.77%)8月9日在指定媒体披露的《关于全资子公司收购股权暨股票复牌的公告》中,被收购方“青海力诺”2012年和2013年1-4月的净利润数据填写颠倒。

  10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号召动漫行业承诺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画片,同时播出了一组“喜羊羊与灰太狼”影片中涉嫌“出格”的画面。奥飞动漫(34.30, 0.78, 2.33%)10月15日发布公告称:“2013年10月21日《新闻联播》中关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报道引起了系列媒体报道及社会关注……”有网友戏称:“奥飞动漫提前预知了21日《新闻联播》的内容。”

  截至目前,上述两家企业并未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奥飞动漫的瑕疵公告仍旧未更正。江苏旷达有关负责人表示,出现上述情况,是公司执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不到位引起,信息披露人员工作不细致,信息披露审核没有严格把关,对信息披露工作不够重视。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则认为,信息披露频频“疏忽”说明上市公司没有明确应当通过信息披露向投资者承担的责任,反映的是上市公司的诚信和法律意识不强。

  分红悭吝症:“铁公鸡”更变“拔毛机”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分红的“奇葩”现象,部分上市公司由原来的“铁公鸡”变成了“拔毛机”,不仅不愿现金分红,反而想通过“分红”的假象从股东身上拔走一根“毛”。

  华侨城11月6日公告称,为答谢股东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让股东实地检阅、直观了解公司各地项目的发展现状和成果,公司将举办“2013年股东检阅日”活动。在深圳欢乐谷、北京欢乐谷等检阅范围内,股东在指定时段内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股东本人即可免费入园一次,景区其他收费项目及优惠事项按各景区的规定执行。

  有细心的股民称,多地欢乐谷的门票都在200元左右,如果携带家属去,再在景区内消费一些别的项目,恐怕消费额就会远超过免费的部分。“这哪里像是分红?倒像是打着分红的幌子,忽悠大家去欢乐谷给上市公司做贡献。不仅不愿拔‘毛’给股民,反而要拔股民的‘毛’。”

  更有奇葩上市公司向股东“赠送”感冒药、安全套和艾滋病快速自检试剂三选一“大礼包”。人福医药(26.69, -0.13, -0.48%)4月16日发布公告称,持有本公司1000股以上(含1000股)的股东,每位股东可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份新产品申领:杰士邦SK Y N极肤安全套、祖卡木颗粒、“爱卫”艾滋病快速自检试剂。这三种产品均为该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的产品。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奇葩分红迭出,监管层已经开始注意到上市公司分红中存在的问题。中国证监会11月30日出台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以下简称《指引》),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进行规范。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综合考虑所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自身经营模式、盈利水平以及是否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等因素,区分多种情形,提出差异化的现金分红政策。比如: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的,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80%。

  从近年A股分红情况来看,W ind资讯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A股年度累计分红总额分别为5025.10亿元、6029.43亿元、6783.59亿元。其中,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占比分别为50%、58%、68%,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18%、20%、24%。上市公司分红的数量和比例逐渐上升,但与《指引》要求仍有较大距离。

  内幕交易症:股市顽固牛皮癣

  内幕交易如股市的牛皮癣,多年来一直是监管部门查处的重点却难以根治。

  记者梳理证监会近期的行政处罚公告发现,当前内幕交易不仅仅停留在公司高管泄漏内幕信息提前操纵股票这种传统作案方式,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增多,内幕交易情况日益复杂,案件呈现潜伏期长及作案主体多元化等特点。

  10月22日,证监会公布的关于春晖股份(3.28, 0.00, 0.00%)内幕交易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1年2月,广晟酒店欲借壳春晖股份上市,同年4月委托中介机构草拟方案。然而,重组尚未成功,12月27日,春晖股份涨停并于次日停牌。监管部门调查称,重组信息公开前,相关人员已提前布局,累计买入56 .5万股。可见,春晖股份从意向重组到停牌,其间长达10个月,远超过了证监会停牌前6个月的审查期限。

  另外,利用他人证券交易账户买卖股票,“多元化”账户规避监管,在内幕交易中屡见不鲜。

  如春晖股份内幕交易案中,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内幕交易的不仅仅是重组参与者方振颖和江逢灿,其还将内幕信息透露给了弟弟方振韶和好友罗建荣,于内幕信息公开前分别累计买入春晖股份30.97万股与25.53万股。

  证监会8月26日公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天业通联(6.58, 0.01, 0.15%)内幕交易案中,股东江建华在并购公告前,通过借用和协议控制9个账户买入324.178万股。另有5月公布的安诺其(10.100, -0.01, -0.10%)内幕交易案,涉及的人员甚至包括知情人的老师、同学、朋友及大学师兄。

  “并购重组涉及众多人员,包括中介、政府部门等,保密难度大,有关参与方在重大资产重组公布前参与二级市场操作的可能性极大。”一位证券从业人员表示。

  近期,因重组相关方涉嫌内幕交易而被停牌核查甚至终止重组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11月8日,华策影视(30.200, 0.20, 0.67%)发布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方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被暂停,并可能存在被终止的风险。11月30日,紫光股份(26.18, 0.03, 0.11%)公告称该并购重组事项暂停审核,原因是参与本次重组有关方面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此前其并购重组方案于11月15日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无条件审核通过。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近来并购重组市场中存在少数上市公司在发布利好消息的同时,大股东减持股票,或与内幕交易有关。据介绍,今年以来,深交所向监管部门上报异动快报120起,其中涉嫌内幕交易49起。

  随着监管层对各种交易信息、交易记录等细致核查,对股价异动的严格监督,内幕交易正一步步地曝光。11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将加强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内幕交易防控的全程监管,对涉嫌内幕交易的重组暂停审核或终止审核。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认为,从近期的暂停审核案例来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迹象明显。

  业绩造假症:上市即“变脸”有隐疾

  2012年末,证监会对IPO在审企业掀起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风暴。这场风暴对2013年的A股市场影响深远。

  一位投行从业人员告诉记者,监管部门此次IPO财务专项审查,剑指拟上市企业的财务造假、欺诈上市等隐疾。证监会数据显示,在此次财务核查过程中,有268家企业主动提出终止审查申请,占此前在审IPO企业家数的30.49%,“撤单”企业中包括大连银行、神舟电脑等知名度较高的企业。

  2011年以来,上市公司业绩造假频繁上演:从因虚增业务被撤销上市资格的胜景山河,到客户名单造假的紫鑫药业(9.84, -0.04, -0.40%),再到上市四年曝出惊天骗局的绿大地。除却这些被披露的造假案件外,那些上市即“变脸”的企业,多半有隐藏“病情”、欺诈上市的可能性。

  若提及个案,近期轰动一时的万福生科(5.650, 0.00, 0.00%)造假案必然上榜。2011年9月,万福生科登陆创业板。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公告称,公司自查发现,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 .6亿元左右。此前,该公司披露其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收1.88亿元。这意味着,万福生科上市不到两年,累计虚增收入高达9.28亿元,净利润虚增近九成,数额触目惊心。

  然而,欺诈上市的企业固然可恨,作为造假“帮凶”的保荐机构更值得拷问。深圳一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万福生科上市前三年及上市当年的报表中有一半营业收入以及80%以上的净利润是虚增的。其通过采购、销售到现金流等方面的一系列造假活动而获得上市资格,这些作为保荐机构的平安证券[微博]不可能不知道。

  对此,业界认为,上市公司欺诈上市,保荐机构难辞其咎。“要肃清资本市场的糟粕,提升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保荐机构的职业操守当引起监管层注意。”李大霄表示。

  补贴依赖症:有碍优胜劣汰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12月份以来,沪深两市共有26家上市公司公告收到各项财政补贴,合计补贴金额超过10亿元。相当部分财政补贴居然在为产能过剩的钢铁、化工等领域的企业“输血”,有的企业甚至靠财政补贴来延缓退市。专家指出,不合理的财政补贴对于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连年亏损的企业来说无异于“抱薪救火”,不仅救不了企业的命,反而妨碍了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

  以南宁某化工领域ST上市公司为例,11月27日收到经营性财政补贴2.9亿元,成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补贴金额最大的企业之一。这一剂“补药”,显然能够弥补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96亿元的窟窿,也极可能令其避免连续三年亏损的“厄运”。

  然而,财政补贴并非药到病除的“良药”,反而使上市公司患上了补贴“依赖症”。该上市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连续两年发生亏损,公司股票自2010年4月24日起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2010年业绩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0.67万元,但其主要原因是当年收到南宁市财政补贴款3.3亿元。好景不长,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1年亏损2.14亿元、2012年亏损2.85亿元,2013年再度濒临亏损。

  该上市公司所在的氯碱行业,受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调控的影响,已经连续多年出现了大面积亏损,产能过剩。该公司2012年的年度报告称,公司聚氯乙烯价格过低,于8月下旬停产。受氯产品市场低迷的影响,烧碱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烧碱和聚氯乙烯两个主要产品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风险。公司其他主要产品的产量、销量、售价也同比下降,能源价格上涨,成本上升,生产经营持续亏损,资金短缺形势严峻。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上市公司多是地方纳税大户,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不当“输血”往往出于政绩考虑,维护能够从资本市场融资的壳资源,损害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资源配置功能。财政评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沦为ST,与经营不善、竞争力减弱有关,政府补贴,实际上是拿优质资产(资金)挽救劣质资产,有违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则。”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收到的财政补贴呈逐年增加之势,2010年约400亿元,2011年为470亿元,2012年超过500亿元。




欢迎光临 杏吧_性吧_sex8_杏吧有你春暖花开 (http://www.yepaoziwei45.fyi/) Powered by Discuz! X3.2